上海三甲医院“身高门诊”爆满:背后的原因值得警惕!

白衣新视界2025-05-08 12:00:51上海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身高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一到周末,龙华医院、瑞金医院等儿科诊室挤满了焦虑的家长和孩子。然而,医生们却直言:“近半数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医学干预!” 这场愈演愈烈的“追高”热潮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值得医生和家长关注?

数据惊人:门诊量3年翻倍,家长“追高”成风

就诊量激增:龙华医院“身高管理门诊”2023年接诊1500人次,2024年飙升至2200人次,加上其他专家门诊,全年因身高就诊的孩子达4000人次!2025年仅第一季度就已近千人次,院方紧急增设门诊频次

家长“理想身高”标准:上海家长调研显示,男孩180cm+、女孩169cm+才达标,远高于全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男175.7cm/女163.5cm)。

就诊年龄提前:以往6岁才干预,如今2-3岁幼儿也被带来检查,医生坦言“过度焦虑”。

医生提醒:遗传因素占身高影响的60%-80%,后天干预仅占20%-40%,盲目求诊可能适得其反!警惕!这些“追高”方法正在伤害孩子

乱补中药:家长长期给孩子服用人参、太子参等,导致早熟、骨骺提前闭合,反而长不高。

滥用生长激素:部分家长不惜花费数万元注射生长激素,但医生警告:超适应症使用可能引发颅内高压、血糖紊乱甚至肿瘤风险

极端手段:少数家长铤而走险,尝试“断骨增高”手术,失败案例已造成终身残疾

医生建议:真正需要医学干预的是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患儿,而非单纯“身高不理想”的孩子。

如何科学应对家长“身高焦虑”?

加强科普:明确告知家长,睡眠、运动、营养才是关键,而非盲目医疗化。          
严格筛查:门诊应优先评估骨龄、激素水平,避免健康儿童过度诊疗。          
心理疏导:部分家长因社会压力(如“身高影响婚恋/就业”)过度干预,需引导理性认知。

医生建议

“这些孩子其实长得不矮,往往就差几厘米,家长却铤而走险,让孩子留下终身遗憾。”——瑞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陆文丽

同行呼吁:回归医学本质,拒绝“身高内卷”

龙华医院已调整门诊策略,加强初筛分流,减少非必要干预。

瑞金医院呼吁:社区医院、学校体检应承担更多筛查职责,减轻三甲压力。

互动话题:          
你在门诊遇到过“非医学需求”的身高咨询吗?          
如何平衡家长诉求与医学伦理?
评论区聊聊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