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疗改革领域迎来重要动态。4月1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与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举办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系列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对医务人员意义重大,也与民众的就医体验紧密相连。
(图源:江西卫生健康)
江西医改成果斐然,省级层面统筹推进
江西省积极贯彻国家医改决策部署,致力于打造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高地。在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文件。
同时,省直各部门协同开展改革联动,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薪酬制度以及医务人员职称制度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文件。
此外,江西省每年组织开展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工作,以数据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各项改革政策有效落地。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医改工作5次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5个市县先后6次入选国务院表彰激励名单,12次入选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
为确保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大众,江西省从四个关键维度着力推进改革。
近三年来,全省财政拨款收入占公立医院总费用的平均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超长期国债共计69.96亿元,支持116个项目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为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选取7家公立医院开展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工作,下达人员总量9634名,并在全国率先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机构编制,首批下达1400名人员总量。
鹰潭等地积极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模式,打通备案与实名制人员通道,逐步将编外人员纳入编制管理体系,有效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内在潜力,拓展了其职业发展空间。
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构建“指标体系+定期评估”的科学模式。
2022-2024年,全省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分别达到30.1%、31.5%、33.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分类核定固定薪酬,积极推进“三个结构性调整”。2022-2024年,全省公立医院人员费用占比逐年增长,分别为36.4%、38.5%、39.2%。
鹰潭、上栗医改先行,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鹰潭与上栗在江西医改进程中成绩卓著。鹰潭积极探索,通过组建总医院整合资源,将贷款利率从 3.5% 降至 2.6%,管理费用占比下降 23.7% 。同时,强化与外部医院合作,新增 1 个国家级、7 个省级在建临床重点专科,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 63.79%。为提升基层医疗活力,推行 “县管乡用、乡聘村用”,首创为村医缴存公积金,基层诊疗量占比达 74.02%。此外,在惠民便民服务上不断创新,开通免费医疗专线,外请专家指导手术 1050 台,开展巡回医疗、义诊 500 余场次,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而上栗县同样亮点频出,建立 “委、办、院” 三级调度运行机制,为医共体建设筑牢根基。通过财务运营一体化监管,融资成本同比降低 36%。在人才与服务方面,建立人才 “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23 人,下派县级骨干挂职乡镇分院副院长,选调乡镇优秀医生到县级医院。同时,“流动手术队” 下乡开展 200 余台手术,推出 “健康积分卡”,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 27.8%,慢病管理率近 80%。
两地的成功实践,为江西医改持续推进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助力江西医疗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江西此次全方位的医改举措,从省级政策制定到各地的具体实践,都紧紧围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负担、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将更多资源和待遇倾斜到临床一线,让那些在岗位上拼搏的医护人员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