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Nano Letters被质疑,网友发现数据不符,要求解释

Pubpeer2025-05-05 12:18:46新加坡

 提示欢迎点击上方「Pubpeer」↑关注我们!

编者按


最新、最快、最真实的科研匿名评价论文报道;关注高校院所科研生态,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Pubpeer@qq.com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no Letters》(2024 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Resonance 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of Quasi -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Constructed by Symmetry Breaking and Area Compensation” 的研究。该研究聚焦于通过对称破缺和面积补偿产生的准连续束缚态(QBICs)。研究成果显示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吻合度良好,如论文图 1(曲线取自论文图 4 (e) 和 4 (f),α = 0.286 时)呈现单峰结构。



然而,网友 “Austinixa patagoniensis” 在验证过程中发现,当 α = 0.138 或 α = 0.286 时,实际计算结果(图 2)呈现双峰,α = 0.286 时更为明显。网友计算所采用的参数与文献一致:单位晶胞周期 800nm,两个相同纳米孔,长度 540nm,宽度 146nm,中心间距 410nm。并且网友绘制了 α = 0.286 时左峰的场分布(图 3),展现出微观结构末端的耦合模式,进一步证明计算的正确性。

网友推测,作者可能无意中使用了与实际计算不完全一致的参数,或者计算模型与现实模型存在差异。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实验结果与使用这些 “错误” 参数的计算结果如此相似。此外,作者在另一篇论文中表明,忽略衬底时实验结果与数值预测相符(高 Q 因子),考虑实际带衬底的器件结构时则有显著偏差。因此,网友呼吁作者重新审视实验数据,对这些差异作出进一步解释。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879D0633E77015EDC641FCB95A58B1


来源:公众号pubpeer原创,文章涉及作者姓名都为音译名字;转载贴子请注明出处,若没注明pubpeer公众号出处,构成侵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Pubpeer专注科研工作者。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本号,回复2025微信ID:BikElisabeth  或邮箱:Pubpee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