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支持研究项目竟涉嫌造假?西安交大一附院论文再暴学术不端争议!

白衣新视界2025-05-05 12:01:42上海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团队的一篇学术论文引发争议,该事件不仅涉及团队学术声誉,也引发学术界对科研诚信与研究严谨性的深度关注。

论文基本情况

2015年4月9日,一篇以肝癌研究为核心的论文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发表,论文标题为“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PCAF accelerates apoptosis by repressing a GLI1/BCL2/BAX ax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参与研究机构,作者署名包含 X Zheng(音译郑鑫)。

此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资助,旨在探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PCAF 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若研究成果可靠,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潜在靶点,对癌症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争议焦点与影响

2022年3月,国际知名学术监督人士 Hoya camphorifolia于Pupbeer学术监督平台指出,该论文存在图像重复问题,但作者方当时未作回应。

2025年4月,学者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进一步发现,该论文与另外两篇2014年发表的论文同样存在图像重复情况。

在学术研究中,图像是实验结果的重要呈现载体,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关乎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图像重复现象可能暗示实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存在数据篡改风险,严重损害学术研究公信力。若指控属实,该论文结论将遭受质疑,不仅误导相关领域研究方向,还会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团队过往争议与累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团队首次陷入学术争议。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通报,该院刘志奎刘青光涂康生杨楠等医生发表的论文存在多项学术违规行为,包括向评审专家请托购买实验数据未经授权标注基金项目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抄袭剽窃论文图片重复套取基金经费等。

事人员分别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及参与资格2至3年,并予以通报批评。此次 2025年论文争议,再次将该团队置于舆论中心。

科研诚信是学术发展的基石

学术不端行为若未得到有效遏制,将降低公众对科研成果的信任,影响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事业发展。唯有科研人员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方能推动科学事业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