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定点成 “烫手山芋”?医院纷纷退出医保体系,是自救良策还是短视之举?

白衣新视界2025-05-04 12:01:05上海

自2024年下半年起,医疗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全国多地陆续出现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协议“解绑”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这些医药机构脱离医保体系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未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被依规终止合作;

有的则是从自身长远发展战略出发,主动突破传统模式,探寻全新的发展路径,而这背后正是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一、多地医药机构“解绑”医保,情况各异引人关注

?辽宁省营口市率先公布了15家主动与医保协议“告别”的医药机构名单,成为行业焦点。

?禹城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发布消息,1家私立口腔医院主动递交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的申请。

?吉林省医保局通报153家定点医药机构结束与医保的合作关系,其中104家因未达到规范要求被终止协议,49家则是基于自身战略布局主动退出。

?内蒙古通辽市医保局透露当地已有114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

?天津公布了22家机构终止医保协议的消息。

图片

以长春为例,长春义善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东岭街连锁店长春吉医风湿病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均申请解除医保协议。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等地也有众多诊所、药房等医药机构脱离医保体系。

深入分析多地发布的公告内容,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部分机构因自身经营策略调整、业务方向转变,经审慎评估后选择不再续签协议;

二是有些机构在合作过程中未充分履行约定条款,不得不终止与医保的合作;

三是一些药店从自身特色发展、精准定位出发,主动申请脱离医保体系。

二、“解绑”浪潮引发思考:会成未来医疗发展主流吗?

面对这股医药机构与医保“解绑”的浪潮,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种现象会成为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吗?

从民生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高达13.34亿,覆盖率超过95%。这充分彰显了医保在医疗市场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在医疗支付领域的主导作用难以被轻易撼动。

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如果完全放弃医保,转而开拓商业保险市场,需要跨越受众群体重新培育、赔付机制深度磨合、市场信任逐步建立等重重难关。

三、脱离医保后,民营医院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变革既已发生,那些已经解除医保协议,或者计划脱离医保体系的民营医院,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图片(一)合法合规经营,筑牢发展根基

合法合规经营是民营医院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

在医保大数据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下,医疗服务行为如同在“聚光灯”下进行,每一笔诊疗记录、每一项收费明细都清晰可查。一旦诊疗过程与医保收费出现偏差,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因此,民营医院必须建立全方位、规范化、透明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从患者接诊、诊疗方案制定,到医疗服务实施、费用结算,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确保经得起检验,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且监管日益严格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二)探索差异化、高端化路线,突破发展困境

探索差异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是民营医院突破困境、实现突围的重要方向。

如今不少投资人在选择投资民营医疗机构时,更倾向于布局那些不依赖医保的专科项目。一方面,医保支付所涵盖的项目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支付标准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医保资金在流转过程中面临一定压力,支付周期不够稳定。

而自费医疗与高端专科服务领域,凭借精准的客户群体定位、较强的消费能力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深圳、上海等城市已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高端专科医疗领域,引导民营医院朝着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整形美容辅助生殖健康体检高端牙科康复中心月子中心等细分领域,民营机构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优质的服务品质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正逐步成为民营医院转型发展的全新引擎,为医疗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笔者看来,部分医药机构与医保 “解绑” 现象,是医疗行业顺应市场规律的自我革新,也是从依赖医保政策向精细化运营模式的转变。

只有各方协同合作,才能保障医疗行业在变革中稳健发展,为民众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医疗服务。

对主动脱离的机构而言,虽面临失去医保引流的挑战,但也获得摆脱规则束缚、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机遇,可深耕细分领域塑造品牌。

从患者角度,这一变化促使他们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来理性选择医疗服务,推动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和市场良性竞争。

医保部门则应借此优化基金使用效率与监管机制,精准配置资源并打击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