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eterodera avenae于2019年3月发表评论
图8:NS面板似乎与FG面板重叠。用红色框显示。
#2Impact Journals于2021年1月发表评论
注:本文已更正。请查看以下链接:
https://www.oncotarget.com/article/27605/
#3Elisabeth M Bik于2025年4月发表评论
ImageTwin提出了图6中的另一个问题:
粉红色框:FG DAPI面板看起来与Xiaoxiao Liu等人,Theranosics(2018),DOI:10.7150/thno.24157的图10中的GS面板非常相似
#4 Xiang Gao于2025年4月发表评论
#3
我们六年前已经纠正了这一点。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588229/
衔接:
https://www.oncotarget.com/article/23507/text/
作者简介:
高祥,博士,研究员,博导,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方向:1.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2. 基于非病毒载体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3. 新型靶向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靶向治疗。相关工作在Acs Central Science、PNAS、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发表系列SCI论文26篇(所有工作均在国内完成),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3篇,相关工作被Chem Soc Rev,Chem Rev,Adv Drug Deliver Rev,Trends Immunol,Acs Nano等杂志引用1000余次。任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五种国际期刊编委及青年编委,为Acs Nano,Nano Letters, Biomaterials, Theranostics,Nanoscale等多种国际期刊审特邀稿人。
罗婷,一级专家,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后出站后留院工作。擅长乳腺癌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专家。作为负责人及主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和省级部级及横向课题二十余项;以PI、Sub-PI身份参与国际及国内多中心GCP临床研究3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中华乳腺病杂志》通讯编委,JCO中文版编委。成都医学会医疗损伤鉴定专家。
评论衔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D33E4FC9A61E86FDBF7AD895D9357B#0
免责声明:
本报道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学术网站及已公开资料,我们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如果有任何纰漏或不实之处,请通过QQ 64200723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