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7 Sep 22;18(10):2029.doi: 10.3390/ijms18102029.
#1Sholto David于2025年4月发表评论
图5:意外的重叠图像,这些图像应该显示不同的治疗条件。我添加了彩色形状来显示我的意思。在ImageTwin.ai的帮助下识别。
#2Sholto David于2025年4月发表评论
同一图像的不同版本出现在两篇不同的论文中,它们的标签不同。有人建议我通过匿名举报来核实这一点。我添加了一个图表来显示我的意思。
请作者核实并发表意见?
另一篇论文在这里: 10.3390/pharmaceutics11120683
衔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937584/
作者简介:
苏高星,南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基于纳米技术的疾病新型诊疗技术;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纳米化学生物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2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有1篇,大于5分有14篇,所发表论文总被引用超1100次,H指数18。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通大学创新训练优秀指导老师。
朱红艳,女,汉族,1978年6月生,南通大学药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省微课比赛三等奖,校本科毕业实习优秀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与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指导学生在SCI、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五年主要从事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核酸药物递送系统、肿瘤综合治疗等。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数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完成国家、省级、教育厅等多项课题。
评论衔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11DD35F996E130217E94713027FF17#0
免责声明:
本报道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学术网站及已公开资料,我们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如果有任何纰漏或不实之处,请通过QQ 64200723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