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研界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科研团队,包括 Zhen Shen、Chunsheng Li 等研究人员,曾在 2015 年 5 月 30 日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名为《The up-regulation of miR-300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effects on cells malignancy》的研究。同期,吉林大学另一团队 Xiao-Heng Xu、Da-Wei Li 等发表了《MiR-300 regulate the malignancy of breast cancer by targeting p53》。
两篇论文分别研究了 miR - 300 在胃癌和乳腺癌中的作用,前者称 miR - 300 上调可能通过靶向 p53 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后者则得出其在乳腺癌中类似结论。本以为这是两项重要医学成果,却没想到引发了争议。
诚信专家 Elisabeth M Bik 指出,这两篇论文几乎一模一样,不仅文本相似,大量图表也高度雷同。其他网友进一步发现,论文中的图表与 2011 年、2013 年、2014 年等多篇早期论文存在相似之处,疑似直接 “借用”。Debora Weber - Wulff 也表示两篇论文文字重合度高,只是癌症类型不同。
在多方质疑下,杂志编辑部展开调查。最终,在 2025 年 3 月左右,该论文因 “存在伪造材料和 / 或数据” 被撤稿。此次事件在科研界掀起波澜,科研诚信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也为其他科研人员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在追求科研成果时,务必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9E52C2C042AA10D4E446F0721A3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