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受后改作者,Heliyon杂志连撤七篇文章,涉多家知名医院 | |
论 文 概 况 | |
论文题目(英文) | 第一篇:Progress of nanoprepar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volatile oil drug delivery systems 第二篇:Effect of lorecivivint on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第三篇:HOXC6: A promising biomarker linked to an immunoevasive microenviron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TCGA analysis and cohort validation第四篇:Assessing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ased on ecological analyses with chemical and molecular verification 第五篇:Pancreatic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has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tter prognosis compared to non-specific PDAC: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第六篇:G-quadruplex formation with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HSPB2 and its effect on transcription第七篇: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based construction for molecular clustering and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 |
论文题目(中文) | 第一篇:纳米备技术在挥发油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第二篇:lorecivint治疗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第三篇:HOXC6:基于TCGA分析和队列验证的与癌症免疫逃避微环境相关的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第四篇:基于化学和分子验证的生态分析评估川芎的环境适宜性 第五篇:胰腺粘液腺癌与非特异性PDAC相比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更好的预后: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 第六篇:HSPB2启动子区G-四链体的形成及其对转录的影响 第七篇:基于非负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聚类和预后评估构建 |
论文内容概要 | 第一篇:中药挥发油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然而,挥发油具有挥发性强、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靶向性差等特点,这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使用挥发油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挥发油的缺点,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化学稳定性,降低其挥发性和毒性。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局限性,讨论了挥发油纳米制剂的主要分类和最新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中药挥发油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次,讨论了纳米配方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挑战和前景。深入了解纳米技术在中药挥发油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挥发油的现代化,拓宽其应用价值。 第二篇: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综合评价氯雷西韦抑制剂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截至2022年7月30日,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对lorecivint抑制剂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两名审查员独立筛选、评估和审查了符合条件的研究。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涉及3056名参与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洛雷西维汀显著增加了WOMAC不适(第12周0.03 mg)(MD=-0.21,95%CI[-1.94-1.53];P=0.81)、WOMAC功能(第24周0.07 mg)(MD=-1.81,95%CI[-4.74-1.12];P=0.23)和关节间隙宽度(第24周0.23 mg)。结论:一种结合Wnt通路调节剂和关节内CLK2/DYRK1A抑制剂的新治疗方法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前景的疗法。发现Lorecivint可显著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WOMAC不适、WOMAC功能和关节间隙宽度。预计这将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骨关节炎治疗选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用和潜在应用。 第三篇:HOXC6在实体瘤的致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癌症(CRC)患者免疫环境中的功能相关性仍不确定。我们打算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n=619)研究HOXC6表达对CRC患者生存结果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免疫环境的相关性。在中山医院(n=200)和上海癌症中心(n=300)的队列中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比较HOXC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水平。结直肠癌组织中HOXC6表达水平升高与恶性进展和预后不良有关。HOXC6被证实是CR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证实了其诊断价值,并构建了可靠的预后列线图。KEGG分析和GSEA表明HOXC6参与免疫调节,其表达与浸润免疫细胞的丰度密切相关。在两个队列中,HOXC6在诊断为CRC的患者中上调,高HOXC6水平与较差的预后相关。高HOXC6表达组显示Treg细胞、CD68+巨噬细胞、CD66b+中性粒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增加,PD-L1和PD-1水平升高,但颗粒酶B和穿孔素水平降低。这些发现表明,CRC患者HOXC6的丰度决定了预后不良,促进了免疫回避环境,并指导了CD8+T细胞功能障碍。HOXC6有望成为CRC结果的前瞻性生物标志物。 第四篇: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临床上用作抗炎、抗氧化和保肝剂,在中国广泛种植。然而,对川芎的分布和影响其生长的显著环境因子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气候、地形和土壤因素,本研究预测了川芎当前和未来的分布,并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分布变化。此外,使用最大熵模型、化学分析和分子分析探索了建模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川芎的预测分布比以前报道的更广泛。在这些环境变量中,气候因素,特别是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Bio6,46.7%)和太阳辐射(SRAD,43.4%)对川芎分布的贡献大于其他因素,最佳值为0-1.5°C和5000-11,000 kJ/m2/天。未来(2061-2080年、2081-2100年),总面积和高度适宜面积分别增加26,788-943,820平方公里和34,757-340,417平方公里。预测未来适宜区分布中心将向北迁移,迁移距离为135.74~479.77 km。化学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川芎中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含量,可以提高川芎的药用质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化学含量和基因表达水平都随着栖息地适宜性的降低而降低,表明环境,化学成分和基因表达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这些发现提高了对环境对川芎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环境适宜性与药用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基础关于川芎的种植、栽培和保护。 第五篇:背景:胰腺粘液腺癌(PMA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对其流行病学和预后的了解有限。最初,PMAC被认为是其他癌症的转移表现;然而,通过监测、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的数据,记录了非转移性PMAC的病例。因此,研究PMAC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辨别PMAC与更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之间的预后差异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使用SEER数据库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来识别诊断为PMAC或PDAC的患者。为了确保PDAC和PMAC之间的人口统计特征具有可比性,采用了倾向评分匹配。Kaplan-Meier分析用于分析总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OS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Cox回归技术,实现了OS和CSS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结果:SEER数据库包括84857名PDAC患者和3345名PMAC患者。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在肿瘤部位的分布、诊断时间、放疗和化疗的使用、肿瘤大小、分级和分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已婚个体、接受可接受化疗的个体和局灶性PMAC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p<0.05)。相反,胰腺尾部淋巴结评分阳性或病理分级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基于预后因素的OS或CSS风险评分模型表明,高危患者的预后明显较低与低风险患者相比(曲线下面积OS:0.81-0.82,CSS:0.80-0.82)。结论:与非特异性PDAC相比,PMAC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和病理分类可以准确预测PMAC或PDAC。 第六篇:DNA和RNA中富含G的序列倾向于折叠成稳定的二级结构,称为G-四链体。除了端粒区域,G-四链体形成序列广泛存在于基因启动子中,并与转录调控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可以破坏基因启动子的G-四链体结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实了HSPB2的启动子,一种癌症相关基因,倾向于形成一种不寻常的DNA二级结构。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HSPB2启动子中具有单个G>a突变的SNP rs2234704增加了HSPB2启动因子的转录活性。圆二色性和天然PAGE显示,该启动子中富含G的DNA链更倾向于形成平行的G-四链体,这可能会被SNP rs2234704(G>a)突变破坏稳定性。此外,我们发现SNP rs2234704(G>A)显著增加并影响了癌症样本中HSPB2的过度表达。这些结果提示SNP rs2234704(G>A)可能通过破坏G-quadruplex结构和促进HSPB2的表达而在癌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第七篇:目的:我们旨在探索基于非负矩阵因子分解(NMF)模型的聚类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下载HNSCC样本的转录组微阵列数据。R软件包用于建立NMF聚类,并据此开发相关的预后模型。结果:根据NMF,样本被分为2个亚组。使用两个亚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构建预测模型。高危组预后不良。此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预测模型是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基于NMF的预后模型具有评估HNSCC预后的潜力。 |
作者信息 | 隐去,不公布 |
单位信息 | 第一篇:1江西中医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330004。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 第二篇:1西安交通大学红会医院阎良分院关节外科转化医学中心,西安710000,陕西。2贵阳卫生职业大学医学技术系,贵州贵阳,550081。 第三篇:1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32。2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围手术期应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3日本筑波茨城市筑波大学医学院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系。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科,邮编200040。5上海癌症中心麻醉科,复旦大学,上海,200032。 第四篇: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西南中医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7。2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国核工业416医院,四川成都,610057。3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第五篇:1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湖南。2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妇产科,湖南长沙。3益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益阳, 第六篇:1济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科大学,山东济宁,272000。2济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设备科,山东济宁,272000。3济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内科,山东济宁,272000。4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检验科,山东济宁,272000。5济宁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00。6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山东济宁,272000。 第七篇: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异常多学科团队介入治疗科,上海。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3潍坊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潍坊。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郑州,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上海。
|
具 体 撤 稿 情 况 | |
撤稿杂志 | Heliyon |
撤稿原因 | 接受后变更作者 |
撤稿声明 | 第一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本文后,作者身份发生了可疑变化。在被接受后,作者××、××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添加到论文中,这违反了期刊关于作者变更的政策。编辑已确定该文章的作者身份和调查结果不可靠,并决定撤回该文章。 第二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本文的原始提交和修订版本之间的作者身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修订过程中,作者×××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添加到修订论文中。编辑不相信文章的所有作者都有资格成为作者,因此对文章的有效性/完整性失去了信心,并决定撤回。 第三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本文的原始提交和修订版本之间的作者身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修订过程中,作者×××被添加到修订后的论文中,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此外,在修订过程中删除了2名作者。编辑不相信文章的所有作者都有资格成为作者,因此对文章的有效性/完整性失去了信心,并决定撤回。 第四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本文后,作者身份发生了可疑变化。在被接受后,作者×××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添加到论文中,这违反了期刊关于修改作者的政策。编辑已确定该文章的作者身份和调查结果不可靠,并决定撤回该文章。 第五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本文后,作者身份发生了可疑变化。接受后,作者×××被添加到论文中,一位作者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删除,这违反了期刊关于作者变更的政策。编辑已确定该文章的作者身份和调查结果不可靠,并决定撤回该文章。 第六篇:应编辑要求,本文已被撤回。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本文的原始提交和修订版本之间的作者身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修订过程中,作者×××被添加到修订后的论文中,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此外,在修订过程中删除了2名作者。编辑不相信文章的所有作者都有资格成为作者,因此对文章的有效性/完整性失去了信心,并决定撤回。 第七篇:发表后,爱思唯尔研究诚信与出版伦理团队代表该期刊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本文后,作者身份发生了可疑变化。在被接受后,作者×××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添加到论文中,这违反了期刊关于作者变更的政策。编辑已确定该文章的作者身份和调查结果不可靠,并决定撤回该文章。 |
撤稿声明图片 |
|
END
碰到撤稿不用慌,专注于提供论文撤稿危机公关服务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