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学术界的目光聚焦于两篇发表在2019年的论文,这些论文因涉嫌图像数据重复使用而被质疑。相关争议围绕着发表在《Gene》和《Redox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这些研究分别由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团队完成。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论文中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
研究背景与争议焦点
论文一:宫颈癌研究中的信号通路
题为“ARHGAP17 suppresses tumor progression and upregulates P21 and P27 expression via inhibiting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cervical cancer”的论文发表在《Gene》期刊,聚焦于ARHGAP17对宫颈癌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由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的Qisang Guo(郭启桑)等学者完成。值得关注的是,学者Hoya camphorifolia在2023年于PubPeer上指出,这篇研究的GAPDH条带图像与另一篇论文高度相似。
论文二:白内障形成的分子机制
第二篇论文“TRIM69 inhibits cataractogenesis by negatively regulating p53”发表于《Redox Biology》,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的Xianfang Rong等人撰写。该研究揭示了TRIM69在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然而,同样是Hoya camphorifolia,在2025年指出该论文中的图像与前述宫颈癌研究存在重复。
图像重复的质疑与影响
在Hoya camphorifolia的质疑中,特别指出了两篇论文中的图1B和图3C的可疑相似性,这引发了学术界对研究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深刻反思。
消息来源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F26458D2C1B4255EB5800D1E8F4BB0#0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FDB8F19554AE2645B74E1FC9157A6C#0
声明 若认为本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积极投稿营造良好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