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稿风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研究被曝文献错乱,伦理审批成疑

学术深瞳2025-03-21 13:43:58广东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Fluorescence》期刊的研究‘A New Luminescent Zn(II) Complex: Selective Sensing of CrO and Prevention Activity Against Orthodontic Root Absorption by Suppress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一种新型发光Zn(II)配合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选择性检测CrO并预防正畸牙根吸收(doi: 10.1007/s10895-020-02597-w )因学术不端问题被撤回。该研究由Yan-Feng Zhu、Wei-Qun Guan、Fei Lin和Wei-Hui Chen(通讯作者)共同完成,通讯单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

2022年1月评论人Hoya camphorifolia指出:

"本研究中使用的50只Wistar大鼠来自浙江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并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饲养,提供自由食物和水。所有实验操作已获得浙江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作者们在购买大鼠的同一公司获得了进行解剖的伦理许可。那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是否没有伦理委员会?

“Preformation”作为“procedure”(手术)的用词错误,“Logical growth phage”和“final destiny”是协调聚合物论文厂的标志性错误。

"简而言之,HPDLF细胞用于合成化合物的生物毒性评估"

作者忘记指定其人类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同时,他们也未能指定图4中显示的对照物质。当我们不知道比较的内容时,与“无显著性”结果的统计比较毫无意义。

随后,该评论人指出本文文献引用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锌离子(Zn2+)是人体中仅次于铁的第二大显著微量元素,对各种生物系统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且由于其氧化还原惰性、低毒性、硬路易斯酸特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锌是水解酶所偏好的金属离子[19-21]。"

[19] Komiyama M, Takeda N, Shigekawa H (1999) 钪离子对DNA和RNA的水解:引导新应用的机制研究。化学通讯 22:1443–1451 

[20] Niittym?ki T, L?nnberg H (2006) 人工核糖核酸酶。有机生物分子化学 4:15–25 真的吗?

2025年3月评论人Hoya camphorifolia发布了本文的撤稿声明:

2025年3月20日撤回。

主编和出版方已撤回此篇文章。在Bimler的描述性研究预印本发布后,[1],出版方的调查发现了系统性操控出版过程的证据。反复出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引用的文献与文中所述的主张不符、非标准的表述、图表中的异常以及伦理审批声明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主编不再对该文章的结果和结论保持信任。作者未回复编辑关于撤稿的通讯。

[1] David Bimler. 《通过配位化学改善生活:一种结合结晶学和医学的高产造纸厂的描述性研究》,2022年4月15日,预印本(版本1),可在Research Square查看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537438/v1


消息来源: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C8F65102A5FCDADC63656DF8B30BE#4

如需论文查重,请联系微信号xueshushen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