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orphyrobacter sanguineus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图3:P-糖蛋白在实验性缺血性卒中中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NC siRNA组中CD206/Iba-1的部分免疫荧光图像与NC p-AAV组中CD16/Iba-1的免疫荧光图像完全相同。重叠区域用绿色圈出。
#2Aechmea matudae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图7:内皮细胞中P-糖蛋白的沉默或过表达改变了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NC siRNA组iNOS/DAPI的免疫荧光图像与NC pcDNA3.1组Arg-1/DAPI免疫荧光图像完全一致,用红色圈出。
#3Epactoides rahagai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图7:内皮细胞中P-糖蛋白的沉默或过表达改变了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P-gp pcDNA3.1组iNOS/DAPI和Arg-1/DAPI的免疫荧光图像相同,只是荧光强度(绿色荧光亮度)不同。
#4Tillandsia secunda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图8:内皮细胞中P-糖蛋白的沉默或过表达调节GR核转位,并在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后进一步激活GMD(图8a)。NC siRNA组和NC pcDNA3.1组GR/DAPI的免疫荧光图像部分相同,相同和重叠的区域用绿色圈出。
#5Ascidiimonas aurantiaca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在图7a中,NC siRNA组的CD16/DAPI免疫荧光与图8a中对照组的GR/DAPI免疫荧光重叠,重叠区域用绿色圈出。
衔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55/2023/6916819
作者简介:
方伟蓉,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教授,药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3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4年4月-2015年8月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进行访问交流。研究领域: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机制及其相关药物干预 ;2)慢性炎症加重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及信号通路; 3)脑缺血损伤后免疫细胞的浸润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机制。
评论衔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A9D49EB4D2AAC442B26E631280EDFF#5
免责声明:
本报道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学术网站及已公开资料,我们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如果有任何纰漏或不实之处,请通过QQ 64200723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