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于2025年2月发表评论
图1d中的数据似乎也显示在另一篇至少有一位共同作者的论文中。
Figure 1d, Bioengineered (2022), doi: 10.1080/21655979.2022.2078556, discussed here: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A3A56B03FD098E2CACD0E17604ED34
Figure 2E,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1), doi: 10.3389/fonc.2021.722797, discussed here: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79154B9AB77952D2DBDB99BF215C20
#2Yan Li于2025年3月发表评论
亲爱的Actinopolyspora biskrensis,谢谢您的关心。我们仔细检查这些文件,确保数字正确。根据伦理学中的3R规则和我们之前的研究,我们设置了三组:对照组、P-组(奈瑟菌和棒杆菌,在健康人群中高度丰富)、P+组(F.nuclearum和P.gingivalis,牙周炎阳性相关细菌),这意味着两个治疗组共享相同的对照组。结果表明,P+促进OSCC的进展,而P-通过不同机制抑制OSCC。为了更好地证明结果,我们在两篇论文中分别说明了P-和P+效应。我们再次非常感谢你的有趣和建议。顺致敬意,
衔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1655979.2022.2078556
作者简介:
李燕,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导。于2001年至200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攻读医学微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2009年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进行师资培训,2011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学院和俄克拉荷马大学做访问学者。多年来主要从事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免疫病理机制相关研究、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机制研究和口腔微生物组结构功能解析。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085,81172579和30901689),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SZ0039,2020YFSY0008)及省卫计委重点项目(16ZD021)支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973前期、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口腔病理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英文文章30余篇,主/参编专著8部,研究成果发表在卓越期刊ISME J、Cell Death and Dis、Mol Cancer、Intern J Oral Sci、mSystems等杂志。
评论衔接: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A3A56B03FD098E2CACD0E17604ED34#2
免责声明:
本报道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学术网站及已公开资料,我们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如果有任何纰漏或不实之处,请通过QQ 64200723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