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欢迎点击上方「Pubpeer」↑关注我们!
近日,圣保罗联邦大学(Unifesp)名誉教授海伦娜?博尔恰尼?纳德(Helena Bonciani Nader)陷入论文争议风波。纳德目前担任巴西科学院院长等多个学术组织职务,同时也是德国柏林爱因斯坦基金会评审团成员,该基金会近期分别向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和 PubPeer 授予了 20 万欧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评审团决定公布后,纳德的大多数论文在 PubPeer 上被标记。
最早被发布在 PubPeer 上的纳德论文可追溯到 10 年前。巴西院士、Unifesp 教授卡尔?彼得?冯?迪特里希(Carl Peter von Dietrich)曾是纳德的导师,他于 2005 年去世,但仍成为了多篇论文的共同作者。如 2009 年发表于《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 Biochimie et biologie cellulaire)的论文,就被指出存在图像拼接等问题。
2025 年 3 月,又有多篇纳德的论文在 PubPeer 上被标记,其中包括与冯?迪特里希合作、其生前发表的论文,以及在他去世后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中出现了凝胶图像相似、数据疑似造假等情况。纳德及其合作者曾对相关质疑进行解释,但说服力不足。
实际上,新的 PubPeer 讨论始于 2024 年 12 月,涉及多篇纳德的论文。例如 2014 年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论文,纳德对质疑的回复先是不理解,后虽承认相似但称原始数据不可用且不影响结果,也未考虑修正。
2019 年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的论文,纳德和合作者宣布将发布修正。在涉及 10 名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中,纳德和其学生也对错误表示歉意并宣布发布勘误。
此次事件涉及约 20 篇论文,严重影响了科研诚信。目前,事件仍在持续发酵,科研界及公众都在密切关注后续发展。
来源:公众号pubpeer原创,文章涉及作者姓名都为音译名字;转载贴子请注明出处,若没注明pubpeer公众号出处,构成侵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Pubpeer,专注科研工作者。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本号,回复2025,微信ID:BikElisabeth 或邮箱:Pubpee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