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论文图像重复风波,南京鼓楼医院李伟团队科研严谨性受质疑

学术荟萃2025-03-21 05:30:00山东

Part.1

论文一简介


标题:Peroxiredoxin 1/2 protects brain against  H2O2-induced apoptosi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日期:2018年10月23日

单位与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Yue Lu、Chun-Hua Hang(通讯作者 音译 杭春华)、Wei Li(通讯作者 音译 李伟)

期刊:FASEB  Journal


Part.2

图像重复问题



#1 图6C与 Zhang et al.2019 的图6K出现重复。两篇文章存在4位相同的作者。


本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51993/

Zhang et al.201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048156/




Zhang et al.2019:

 




#2 图1反之亦然?





    Part.3

    论文二简介


    标题:Fucoxanthin Mitigate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via Sirtuin 1-Dependent Pathway

    日期:2020年9月2日


    单位与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Xiang-Sheng Zhang

    南京鼓楼医院 Wei Li(通讯作者 音译 李伟)


    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



    Part.4

    图像重复问题



    #1 图S1与 Zhang et al.2017 的图7D出现重复。


    本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51993/

    Zhang et al.201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048156/




      作者YueLu回应:在本文的补充图1中,原代皮层神经元是按照我们之前描述的方法培养的,神经元纯度可达 95%。我们没有使用这组神经元进行任何实验。谢谢。



        Part.5

        论文三简介


        标题:PDK4 Decrease Neuronal Apoptosis via Inhibiting ROS-ASK1/P38 Pathway in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日期:2022年1月4日


        单位与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Xuan Gao、Yong-Yue Gao、Wei Li(通讯作者 音译 李伟)


        期刊: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Part.6

        图像重复问题



        #1本文中图9、图4G、图5I、图7I都存在几个重叠区域。






            2024年4月18日发表了更正: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ars.2021.0083.correx。


            作者没有说明这些问题是由第三方指出的。作者也没有解释原始图片中的问题所在。


            “在 2022 年 3 月出版的《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第 36 卷;第 7-9 期,第 505-524 页)中,Gao 等人撰写的题为 “PDK4 Decrease Neuronal Apoptosis via Inhibiting ROS-ASK1/P38 Pathway in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的文章需要更正。在最初发表的文章中,图 4、图 7 和图 9 包含了错误的荧光图像。下图中,左边的图片为原图,右边的图片为修改后的图片。在图 4 中,SAH+siRNA-NC 组的荧光图像已经更正。


            作者已确保这些修改精确地代表了实验组的原意,从而加强了原始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此外,作者还希望澄清,这些错误并不影响实验结果和文章的整体阅读,并相信这一图像选择上的无心之失不会破坏文章的总体结论。为了反映这一点,文章的在线版本已经进行了更正。作者对这些错误表示歉意"。





            论文一 基金支持: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的资助,项目编号分别为81771291(授予C.-H.H.)、81371294(授予C.-H.H.)、81501022(授予X.-S.Z.)和81401029(授予W.L.)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41375



            论文二 基金支持: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W.L.项目编号81870922,C.-H.H.项目编号81771291,Z.Z.项目编号81971127,Y.L.项目编号81901203)

            • 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W.L.项目编号JQX1800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L.项目编号021414380361)

            •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D.-Y.X.项目编号KJ2018A0253)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R201911)






            参考信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0499B6CA8D8C626DE4995623C9CEE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5199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498942/

            https://www.pubpeer.com/publications/814BE07659C96F2FD2ABD32443BAF1#1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A5392EB785A5F5033DE966A789C71#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7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