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相同曲线不同论文等问题!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研究遭质疑风波

洞察学术洞察学术2025-03-19 09:30:57澳大利亚

近日,发表于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25) 和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2025) 的两篇论文因 图 5a所示的 MKP 样品的动电位极化测试与同一作者在另一篇出版物中获得的 MKP-120 样品的曲线完全匹配。两个样品是在非常相似的条件下获得的,唯一显著的差异是碱性蚀刻的浸泡时间等问题而引发学术界关注。这些研究探讨了 镁合金 WE43 的耐腐蚀涂层,然而,图像比对分析发现,两篇论文的 电化学极化测试(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Test)曲线重叠。从作者列表可以看出,两篇论文的作者重合。下面是两篇论文的具体信息:

论文一:2025发表于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期刊,标题为“Hybrid chondroitin sulfate-tailored phosphate coatings for improved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WE43 magnesium alloy” (doi: 10.1016/j.surfcoat.2025.132012)。该论文由来自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所(苏州);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材料科学及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的Lei Yang , Yanbin Zhao , Yumeng Dong , Juyi Yang , Shuyi Wang , Cheng Wang , Jing Bai , Feng Xue , Paul K. Chu , Chenglin Chu(通讯作者: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

论文二:2025发表于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期刊,标题为“Phosphate coatings on WE43 magnesium alloy with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bonding strength and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doi: 10.1016/j.mtcomm.2025.112034)。该论文由来自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所(苏州);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材料科学及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江苏省产研院表面工程技术研究院的Yumeng Dong , Yanbin Zhao , Lei Yang , Juyi Yang , Jianwei Dai , Cheng Wang , Jing Bai , Feng Xue , Paul K. Chu , Chenglin Chu(通讯作者: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

2025年3月Bursaphelenchus hofmanni 在pubpeer上对以上论文均提出以下质疑:

图 6所示的 MKP-120 样品的动电位极化测试与同一作者在另一篇出版物中获得的 MKP 样品的曲线完全匹配。

两个样品是在非常相似的条件下获得的,唯一显著的差异是碱性蚀刻的浸泡时间:

范围

甲基钾磷

MKP-120

碱蚀时间

0.5 小时

2 小时

碱性蚀刻温度

未指定

60 摄氏度

电解质成分

KHPO4 17 毫克/升 + MgO 5 毫克/升

Mg:P 比率为 1:1(无实际浓度)

pH

8

10

单凭这些差异就足以说明这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样品(差别很小)。然而,不知何故,这两条极化曲线重叠了:

IMG_256

有趣的是,尽管两条曲线重叠,但作者提供了两个略有不同的腐蚀电流密度报告值和截然不同的 EIS 分析 Rct 值。也许更有趣的是,与基材(两幅图中的 WE43)相关的数据差异很大,而它应该是唯一显示相同电化学性质的样品(考虑到测试是使用相同参数和在相同电解质中进行的):

范围

甲基钾磷

MKP-120

WE43(左图)

WE43(右图)

i corr (微安培厘米-2)

9.43

8.43

24.9

41.5

E corr (V vs SCE)

-1.69

-1.69

-1.743

-1.49

Rct(欧姆厘米2)

1264

3286

210

602

作者能否解释 MKP 和 MKP-120 样品的相似性以及基材的不同行为?

信息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49282500546X?via%3Dihub

https://pubpeer.org/publications/F38472CB2B12EFCE8F92C02532B5F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57897225002865?via%3Dihub

https://pubpeer.org/publications/E0E6DB178532F5A88A12783CA2FEBB#1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信息均来自公开的学术网站和相关资料,力求内容准确可靠,但无法对其完整性、真实性或时效性作出绝对保证,仅供学术参考。如发现内容存在问题或有纰漏之处,请及通过私信联系我们(QQ: 3926830335),以便及时核实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