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欢迎点击上方「Pubpeer」↑关注我们!
近日,一则学术圈的 “大瓜” 引发热议。来自意大利墨西拿大学的研究团队,包括 Federica Mannino、Giovanni Pallio 等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杂志 2023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 “Beta-Caryophyllene, a Plant-Derived CB2 Receptor Agonist, Protects SH-SY5Y Cells from Cadmium-Induced Toxicity” 的研究。
该研究主要聚焦于植物来源的 β- 石竹烯对镉诱导的 SH-SY5Y 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成果若可靠,将为相关细胞毒性研究及潜在治疗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意义非凡。
然而,文章发表后,网友 “Aneurus inconstans” 率先 “找茬”。他发现论文里图 4C 和图 5C 中,明明标注代表不同类型细胞(未分化和分化的 SH-SY5Y 细胞)的显微照片,实际却是同一样品成像两次,只是图 5C 成像时激光功率有所增加。此外,图 5 中(B)和(C)显微照片也存在重叠问题,可它们本应代表不同处理方式(CdCl2 和 CdCl2 + BCP )。“Aneurus inconstans” 还指出,这个研究团队问题不少,在 PubPeer 上已有 115 条相关记录,此前就有 10 篇文章被撤回,8 篇被表达关注。
紧接着,“Desmococcus antarctica” 也发现问题,向期刊编辑部反映论文存在图片重复问题。编辑部和编辑委员会迅速展开调查,确认图 5B、C 确实重复。尽管作者配合调查,但无法合理解释图片重复原因,也不能提供合适的原始材料供评估。最终,编辑委员会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失去信心,依照 MDPI 的撤稿政策,经《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主编批准,撤回了这篇文章,可作者并不认同此次撤稿。
这一事件在学术圈掀起波澜,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焦点。它提醒着科研人员,学术诚信是科研的生命线,不容践踏。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76995/
来源:公众号pubpeer原创,文章涉及作者姓名都为音译名字;转载贴子请注明出处,若没注明pubpeer公众号出处,构成侵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Pubpeer,专注科研工作者。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本号,回复2025,微信ID:BikElisabeth 或邮箱:Pubpee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