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2月26日,同济大学徐金富团队 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5.8)在线发表题为“A gut Eggerthella lenta–derived metabolite impairs neutrophil function to aggravate bacterial lung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存在2对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2对图片重复:2D-3与S8B-9出现部分重叠,但是代表明显不一样的实验结果;2D-9与S8B-3出现部分重叠,但是代表明显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15]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3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徐强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在线发表题为“Origin and de novo domestication of sweet orange”的研究论文,存在1对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1对图片重复:图S25-49与S25-6是一样的图片,但是代表明显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诚信科研将S25-6及S25-49放大,发现是一样的图片。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14]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2月11日哈佛医学院罗鸿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四洲,程涛等多团队合作在Cell 上发布了题为“Neutrophil-derived vesicles control complement activation to facilitate inflammation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文章内存在1对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1对图片重复:图S2E-2与S2P-5出现部分重叠,但是代表明显不同的实验结果。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13]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2月中国学者在Developmental Cell(IF=10.7)发表的研究论文,文章内存在2对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2对图片重复:图S1B-3及S1J-1是一样的图片,图S6D-13与S6D-14出现重叠。诚信科研获取S6D-13与S6D-14的Merge前图片,并没有发现相关的图片出现重叠,诚信科研推动,应该是作者/编辑排版错误。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12]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2月11日,复旦大学毛颖、上海科技大学刘海坤及吴永和共同通讯在Cell Stem Cell(IF=19.8)在线发表题为“Individualized patient tumor organoids faithfully preserve human brain tumor ecosystems and predict patient response to therapy”的研究论文,文章内存在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7对图片重复:图2A-3、S2A-2及S2A-3出现部分重叠,来自同一张显微切片,但代表的是明显不同的实验结果;图2A-7及S2B-3出现出现部分重叠,但代表的是明显不同的实验结果。图5A-1,5A-3及5A-4图片高度相似(一样的图片),代表的是明显不同的实验结果。S2K-11及S3F-7是一样的图片,作者核查一下是否代表一样的实验结果。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 [11]诚信科研通过天眼系统预警,发现2025年2月10日中国药科大学杨鹏、Xiao Yibei、郝海平、Jiang Yuzhang、Wang Xiao共同通讯在Nature Cancer(IF=23.5)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ADAR1 with a small molecul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文章内存在1对图片重复使用。诚信科研编辑部首先获取这该文章的图片(由于是快速筛查,没有检测蛋白印迹;截图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如果有Merge类的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如果有放大类的图片,只获取放大/放大前的图片)。对所有图片(非蛋白印迹)进行检测,iFigures发现文章内1对图片重复:图E8B-10与E8B-15是一样的图片。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背后更多的原始数据,尤其是重复实验组),与杂志社联系更正文章重复的图片。